埃斯顿ESTUN常用机型:
中、小负载系列:
ER12、ER20、ER10-2000HI(弧焊)、ER20-2300-HI(弧焊)、EAR30-1880、ER50
高负载系列:
ER100、ER130、ER170、ER220
小型、迷你系列:
ER6、ER10(MI)
SCARA机器人:
ER3、ER4、ER6、ER10、ER20
压铸系列:
ER20-1780-F、ER50-2100-P
码垛系列:
ER60-2000PL、ER120-2400-PL、ER180-3100-PL在国内,工业机器人市场一直由国际厂商主导。四大家族(日本发那科、瑞士ABB、日本安川电机、德国库卡)合计市场份额超过40%。
好消息是,近年来,国内企业也在崛起。其次是埃斯顿(002747)和汇川科技(300124),现在已经成为国内替代的希望。
接下来,我们来看看这两家公司在工业机器人的道路上走了多远。横向比较,哪个更强?
一、买买买买买完整产业链。
埃斯顿是典型的公司,靠buy buy发展起来的。埃斯顿的核心竞争力是买了一个几乎完整的产业链。
埃斯顿上游独立,下游可控。
埃斯顿从数控系统(即数字控制系统)开始,然后扩展到电液伺服系统和交流伺服系统。然后在伺服技术的基础上,2011年进入机器人领域。
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伺服系统?
Servo在希腊语中是“奴隶”的意思。也就是说,别人叫你做什么你就得做什么。伺服系统是响应控制命令要求的系统。
伺服系统是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部件之一。伺服系统+减速机+控制系统,三项成本占总成本的60%-70%。其重要性堪比新能源汽车的电池+电机+电控。
加上伺服技术,埃斯顿可以切入机器人轨道。然而,埃斯顿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。
2015年,埃斯顿上市,有钱后做的***件事就是疯狂收购。收购对象包括拥有3D视觉技术的Euclid、拥有***运动控制技术的TRIO、拥有微伺服驱动器技术的Barrett等。
通过这一系列收购,埃斯顿在填补自身空白的同时,巩固了核心技术。如今,零配件自给率已达80%。
还没完呢。
自给部分,控制上游就好。这样生产出来的机器人叫做机器人本体。从实际应用来看,离系统应用集成还有一步之遥。总的来说,就是针对特定的应用场景,改装一个标准化的机器人。
如果没有人负责机器人集成,那么无论产生多少本体,都不会有人买。所以Eston,又关了。
2015年上市前,埃斯顿只有两个应用方向:家电和钣金。2016年后,埃斯顿进一步将机器人应用场景拓展到智能压铸、智能汽车焊接、焊接等领域。当然,不出所料,都买了。
其中,2019年埃斯顿收购的CLOOS在机器人焊接领域***全球。
今天埃斯顿上游独立,下游可控。其融合程度丝毫不弱于国际四大家族。
汇川科技上游独立,中间止步。
相比之下,汇川科技的产业链布局显然就差一点有趣了。
汇川是中国工业控制(工业自动化控制)的领导者。伺服系统、控制技术等业务是汇川的主营业务。所以汇川大部分可以在上游核心部件上实现自给自足。
换句话说,无论是埃斯顿还是汇川,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上游,降低成本。或许这才是他们能成为国产龙一龙二的根本原因。
而汇川止步于工业机器人的生产,没有下游的系统应用集成。这意味着:
***,埃斯顿的产业链更稳定;
第二,埃斯顿的综合利润会更高。
第二,买买买买了,留下并购后遗症。
埃斯顿被买买买,买断了完整的产业链。但和汇川比起来,是福是祸就不好说了。
1.虽然下游应用广,但拖累了营收增长。
2021年,埃斯顿工业机器人本体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4.7%。国内市场焊接工业机器人收入同比增长153%。
但本体+焊接工业机器人+其他应用机器人的综合收入同比仅增长20.42%。
这说明埃斯顿做的很多应用线,除了焊接机器人,都成了拖累。它的市场规模可能会缩小。
2.产业链更完整,但毛利率更低。
如前所述,埃斯顿的产业链更完整,理论上更赚钱。但只是理论上的。
2021年,汇川工业机器人毛利率为46.09%。而埃斯顿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(本体+系统集成)综合毛利率仅为32.46%。核心部件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成本。埃斯顿和汇川都不具备生产减速器(三大件之一)的能力,其他件基本自给自足。两者可以算是平手。
***不同的是,一个是买的,一个是自己的老本行。
***后实际利润差距这么大。这是否意味着埃斯顿买的东西终究不如汇川自己研究的好?
3.管理成本高,商誉减值。
靠并购成长起来的公司往往会有一些后遗症。
首先,整合管理难度大。汇川科技的管理费率始终稳定在5%左右。2022年***季度,埃斯顿的管理费率超过13%的数字。
第二,M&A需要资金。虽然埃斯顿通过增加收入解决了很多问题,但其60%的账面资产负债率仍然远远超过汇川的40%。
汇川每年仍能实现正的利息收入,而埃斯顿通常要承担2%左右的财务费用率。
第三,M&A无法回避的话题是善意。
2019年,埃斯顿收购CLOOS后,真正让业务规模上了一个新台阶。同时,商誉也从4.7亿增加到14.86亿。
什么概念?
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,埃斯顿净资产共计29.17亿。商誉14.86亿,已经达到净资产的51%。
商誉,本质上就是并购多花的钱。虽然名义上是资产,但根本没有实际价值。一旦生意不顺利,商誉首先受损。
不知道净资产不到30亿的埃斯顿能不能承受这样的损失?
第三,携手的伙伴,也是彼此的对手。
放眼未来,整合上下游的埃斯顿正在走四大家族之首Fanuc的老路。2020年,埃斯顿的毛利率已经超过ABB和库卡,与发那科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。
这是值得骄傲的事情。
只是合并后管理成本高,埋下了商誉减值。另外,回购的系统集成业务大部分都在萎缩,毛利率已经被汇川甩出去了。
值得注意的是,汇川的工业机器人业务刚刚起步,2021年将首次盈利。但汇川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积累了多年的技术,一年内将机器人的毛利率提升了13.34%。同期埃斯顿毛利率仅增长0.15%,差距一目了然。
内容来源于:网络
侵权删
了解更多信息可点击咨询:埃斯顿一站式综合采购平台